醫(yī)護管理
俗話說:“民以食為天”,“人是鐵,飯是鋼,一頓不吃餓的慌”,“何以解憂?唯有干飯”。吃飯,在許多人看來是一件稀疏平常的事,但對于小糖人兒即糖尿病患者來說,吃飯是治療的基礎與關鍵,是一門學問。如何掌握正確的“干飯技巧”至關重要,這既有助于滿足口腹之欲,又能有效控制血糖水平。以下是一些對糖友們實用的“干飯技巧”。
一、食物選擇
1. 選擇低GI食物:GI(血糖生成指數)是衡量食物對血糖影響的一個指標。選擇低GI食物,如燕麥、蕎麥、糙米、黑米等,這些食物在體內消化吸收較慢,有助于控制血糖水平。
2. 粗細搭配:將粗糧與細糧搭配食用,如糙米與小米大米混合煮成的雜糧飯,既能增加口感,又能減緩血糖上升速度。避免單純食用高糖、高淀粉的精細食物,如白米飯、白面饅頭等。
3. 豆制品:可選擇如黃豆,黑豆等食物。豆制品含有大量的植物性蛋白質、膳食纖維和鈣元素,建議每日進食50~150克(1-3兩)的豆制品,以此補充蛋白質。但若患者已發(fā)生糖尿病腎病,則建議忌食豆制品。
4. 蔬菜類:選擇蔬菜時使用“321模式”,即“150克葉菜類、100克其他任意蔬菜、50克菌藻類食物”。葉菜類可以選擇白菜、油菜、卷心菜、菠菜等;其他任意蔬菜注意不要選擇紅薯、山藥、土豆等;菌藻類可選擇蘑菇、香菇、黑木耳、海帶等食物。
5. 肉蛋奶類:肉類盡量選擇以脂肪含量少的魚肉或蝦肉為主,每天100~150克,少吃紅肉和動物內臟。雞蛋建議每天吃半個到一個,奶類可選擇無糖低脂乳品,每天250~300克。
6. 水果:因水果中含有大量果糖和葡萄糖,容易被人體消化吸收,進而升高血糖,所以在選擇時應盡可能選擇含糖量低的水果,如柚子、番茄、蘋果、草莓等,每天攝入水果量不能多于200克。
二、食物搭配
1. 葷素搭配:每餐食物中應包含一定比例的葷菜和素菜,以保證營養(yǎng)均衡。葷菜可選擇低脂肪、高蛋白的魚肉、雞肉等,素菜則可選擇富含纖維的青菜、西蘭花、芹菜、豆芽等。
2. 色彩搭配:餐桌上最好能保持五種左右顏色的食物,如紅、綠、黃、黑、白等。顏色豐富的食物含有更多的營養(yǎng)成分,有助于維持身體健康。
三、飲食習慣
1. 控制飯量:每天要保證三餐的攝入量,將攝入量控制在250~300克左右。早、中、晚三餐的能量攝入比例分別為3:4:3。用小碗盛飯,控制每餐的主食攝入量,避免過量食用。
2. 注意進餐速度:細嚼慢咽,避免暴飲暴食。進餐時間不少于20分鐘,充分咀嚼后再吞咽,有助于減少進食量,保持血糖穩(wěn)定。
3. 合理安排進餐順序:先吃蔬菜,再吃蛋白質類食物,最后吃主食,增加飽腹感,減少主食的攝入量。
四、烹飪方式
1. 少油少鹽:盡量減少烹飪過程中油脂和食鹽的攝入,推薦每天油脂的攝入量不超過20~25克。避免食用動物油,盡量選擇含不飽和脂肪酸的食用油,如:橄欖油、菜籽油等。每日食鹽的攝入量不超過6克。可選擇蒸、煮、燉、烤等低油烹飪方法。過多的油脂和食鹽攝入會導致水腫、高血壓等并發(fā)癥。
2. 避免高糖烹飪方法:如糖醋、紅燒等,以免導致血糖波動。
五、其他注意事項
1. 定期監(jiān)測血糖:定期檢測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,了解血糖的控制情況。根據血糖結果調整飲食結構和攝入量。
2. 保持規(guī)律作息:保持充足的睡眠,每天保證7-8小時的睡眠時間。
3. 適度運動:每周至少進行150分鐘的中等強度有氧運動,如快走、慢跑等。運動有助于提高胰島素敏感性,降低血糖。
綜上所述,只要通過遵循科學合理的飲食原則,掌握食物選擇的方法,注意控制總量和搭配,保證營養(yǎng)均衡的同時并定期監(jiān)測血糖、保持規(guī)律作息和適度運動,小糖人兒們同樣可以享受美食,好好干飯。
(文圖/門診部 劉雅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