醫(yī)護管理
深靜脈血栓是指血液在深靜脈內(nèi)不正常地凝結(jié),阻塞靜脈管腔,導致靜脈回流障礙的一種疾病狀態(tài)。這種疾病多發(fā)生于下肢深靜脈,可引發(fā)患肢腫脹、疼痛等一系列癥狀,若血栓脫落進入肺動脈,還可能導致肺栓塞,嚴重時會危及生命。神經(jīng)外科手術患者由于術后長期臥床、血液處于高凝狀態(tài)等原因,成為深靜脈血栓的高危人群。我們會對每位術后患者進行全面評估,年齡大、肥胖、手術時間長、術中失血多的患者,都是重點關注對象。以下幾個方面來可預防深靜脈血栓的形成:
一、基礎護理
1.床上運動:術后抬高患者下肢,使其高于心臟水平20 - 30厘米,促進血液回流,減輕腫脹和疼痛,定時為患者翻身,每2小時1次,避免下肢長時間受壓。同時,鼓勵患者早期在床上進行主動活動,如踝泵運動,即用力屈伸踝關節(jié),每次保持3~5秒后放松,重復20—30次為一組,每天3-4組。不能自主活動的患者,我們會定時為其翻身、按摩下肢。
2.早期活動:對于術后或長期臥床的患者,在病情允許的情況下,應盡早下床活動。初次下床需有人陪同,先在床邊坐起適應片刻,無不適后再緩慢站立、行走,活動量逐漸增加。
3.飲食護理:指導患者進食低脂、高纖維飲食,多吃新鮮蔬菜、水果,保持大便通暢,避免因用力排便使腹壓升高,影響下肢靜脈回流。
二、物理預防
使用間歇充氣加壓裝置,每天2次,每次30分鐘。進一步增強血液循環(huán),減少血栓形成風險。
三、藥物預防
對于血栓風險較高的患者,在醫(yī)生指導下,預防性使用抗凝藥物。護理人員嚴格按照醫(yī)囑準確給藥,密切觀察患者有無出血傾向,如牙齦出血、皮膚瘀斑、血尿等,確保用藥安全。
在患者術后恢復期間,我們會密切觀察其下肢情況。每天檢查患者下肢皮膚顏色、溫度、有無腫脹和疼痛。一旦發(fā)現(xiàn)下肢腫脹、皮膚溫度升高、膚色發(fā)紅或患者主訴下肢疼痛,立即報告醫(yī)生并進一步檢查,判斷是否發(fā)生深靜脈血栓。同時,警惕血栓脫落導致的肺栓塞,這是深靜脈血栓最嚴重的并發(fā)癥,關注患者有無呼吸困難、胸痛、咳嗽等癥狀,一旦出現(xiàn),立即讓患者平臥,避免活動,給予高流量吸氧,并通知醫(yī)生緊急處理。
出院宣教也很重要,給患者講解出院宣教,指導患者健康生活從以下幾點做起:
1.生活方式:囑咐患者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,戒煙限酒,避免久坐、久站,休息時抬高患肢。
2.飲食:繼續(xù)保持低脂、高纖維飲食,多吃蔬菜水果,保持大便通暢。
3.運動:堅持適量運動,如散步、慢跑等,但要避免劇烈運動和過度勞累。
4.自我監(jiān)測:告知患者如出現(xiàn)下肢腫脹、疼痛、皮膚變色等異常情況,及時就醫(yī)。
術后深靜脈血栓預防康復護理,是我們守護患者健康的重要戰(zhàn)場。未來,我們將不斷優(yōu)化護理方案,提升護理質(zhì)量,為更多患者的康復保駕護航,讓每一位患者遠離深靜脈血栓的威脅 。(文/神經(jīng)外科 陳俊云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