醫(yī)護管理
有時,去治愈;常常,去幫助;總是,去安慰。特魯多醫(yī)生的墓志銘道出了醫(yī)學人文的真諦,精神科護理工作更需要融入人文關懷。
“連理”是我在北大六院進修學習中結識的一位患者朋友,初次見面是在病區(qū)門禁處,第一次入院治療的她拘謹?shù)亩阍诟改干砗螅瑵M眼慌張。我從家屬手中接過了連理的手,帶著她熟悉病區(qū)環(huán)境和管理制度,詳細詢問了她的病情和心理狀態(tài),并代替社恐的她向病友們介紹了自己。就這樣,我們相處的日子開始了。
相處中,我發(fā)現(xiàn)這個十幾歲的小姑娘缺乏自信、悲觀失落、不善言談,抵觸坦露心中的想法和情感,所以我每天總會找時間和她談心聊天,鼓勵她表達,在她心情低落時給予專業(yè)的心理疏導,同時運用正念療法中的行為治療改善她的錯誤認知。我將“人文關懷”運用到與她的日常護理中,慢慢的我們熟絡起來,連理每天都陪著我,安靜的坐在我的旁邊,在藥物和正念治療的幫助下,連理從開始的交談被動,到現(xiàn)在的主動傾述,心情也慢慢的開朗起來,展示出了豆蔻年華的天真爛漫。連理總說:姐姐,你像月光照亮了黯淡無光的我。我卻總是回答:你本就是光,我們只是幫你再次摁開了開關。
出院前,連理塞給我一封信,下班之后才來得及打開,信中寫滿了回憶和感激,我倍感慰藉,護患關系像朋友之情是對自己工作的最大肯定,也是我們護理工作價值的一種詮釋。
是的,我和連理結識的故事還沒有結束,我也很期待下一次的不期而遇。希望再次見面,你我滿眼都飽含著對生活的熱情和樂觀,希望你這年輕的生命,散發(fā)出自信的光。
(文圖/郝赫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