醫(yī)護管理
本網訊(文/任紅梅)人類從古代社會進化到現代社會,漫漫的時間長河中,遺傳下來的最重要的一個能力就是焦慮,它也融進了人類的基因中,是人遇到壓力時,機體產生的一種本能反應。但是由于生存環(huán)境不同,人們焦慮的內容不同。盡管我們現在生活在相對文明、相對安全的環(huán)境中,但不可忽視的是,焦慮還是不斷困擾著現代人,成為人們急需破解的困境。周圍的人似乎各有各的焦慮,但又總能找到自己的平衡點,這說明焦慮是人的生活常態(tài)。而焦慮癥患者的焦慮狀態(tài)則明顯不同,他們的焦慮脫離了現實世界,禁錮在自己對世界錯誤的認知中,經常出現莫名其妙的持續(xù)性精神緊張,驚恐不安,或伴有軀體不適。
凱特.柯福德,畢業(yè)于美國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學美術研究所,是一名從小就遭受焦慮癥折磨的患者。她說:“試圖向一個正常人描述清楚精神疾病的癥狀,就好比向盲人描述顏色。”她放棄用語言,拿起相機自拍下了一系列令人震驚的照片,向人們描述自己的癥狀。那些不能用語言描述的絕望、窒息;那些在內心翻涌的蒼白,無力;在圖片中女孩的束縛、孤獨、掙扎表現得淋漓盡致。
焦慮癥是一種什么樣的疾病呢?
焦慮癥在精神醫(yī)學里屬于神經癥性障礙的一種。焦慮癥一般又分為兩種表現形式。一種是驚恐障礙,又稱急性焦慮。另一種就是廣泛性焦慮障礙,也叫做慢性焦慮,是焦慮癥最常見的表現形式。
什么是廣泛性焦慮障礙呢?
它是以經常或持續(xù)存在的焦慮為主要臨床表現,常常緩慢起病。基本特征為1、泛化且持續(xù)性的焦慮,且焦慮是自由浮動的,不局限于特定的外部環(huán)境。2、焦慮具有主觀性,與現實環(huán)境很不相稱。
主要有哪些表現呢?
一、精神焦慮
1、表現為對未來可能發(fā)生的,難以預料的某種危險或不幸事件經常擔心,盡管患者自己也知道這種擔心是杞人憂天,但患者不能自控而頗感苦惱。2、經常伴有恐慌的預感終日心煩意亂,憂心忡忡,坐臥不寧,似有大禍臨頭之感。3、覺醒度提高,表現為過分的警覺,對外界刺激非常敏感,容易出現驚跳反應。4、注意力難以集中,易受干擾,入睡困難,睡中易驚醒。
二、軀體焦慮
表現為運動型不安,比如:搓手頓足,不能靜坐,不停地來回踱步,無目的的動作增多,還會伴有肌肉緊張,嚴重時有肌肉酸痛,緊張性頭疼等表現。
三、自主神經功能紊亂
表現為心動過速,皮膚潮紅或蒼白,頭暈頭痛,口干,呼吸急促,有的患者還會出現內分泌失調癥狀。
為什么要關注廣泛性焦慮障礙?
焦慮體驗人人都有,而大多數人對正常焦慮和異常焦慮完全混淆,當出現軀體不適伴有焦慮緊張的時候,反復到綜合醫(yī)院做各種儀器檢查,而綜合醫(yī)院的醫(yī)生卻不能有效的對此病進行甄別,加大了患者的醫(yī)療負擔。
焦慮是人的本能,但能排解焦慮卻是一種本領,如果久久無法排解,請及時就醫(yī),規(guī)范診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