醫(yī)護管理
在精神科護理領域,在新鄉(xiāng)醫(yī)學院第二附屬醫(yī)院,有這樣兩代人,他們如同璀璨的星辰,照亮著患者內心的黑暗。
在歲月的長河中,有這樣老一輩精神科護理人,從青春年少踏入這個特殊的行業(yè),那時候,醫(yī)療資源匱乏,條件艱苦,對精神科的理解也在有限的認知范圍內,但他們依然懷著滿腔熱忱,投身于精神科護理這一特殊領域。面對患者的狂躁不安,從不畏懼,用溫和而堅定的眼神、輕柔的話語安撫他們。無數(shù)個日夜,他們在病房穿梭,關心患者的衣食起居,耐心地引導他們恢復對生活的感知。
我的母親就是這一代人中的一個,如今年邁的她總是愛回憶過往,她經(jīng)常像講故事一樣的講給我:她從青春年少時就踏入了這個特殊的護理行業(yè)。那是一個對精神疾病充滿誤解的年代,人們對精神疾病了解甚少,病房環(huán)境簡陋,衛(wèi)生條件差,特殊的氣味彌漫在整個病房,但他們毫無怨言,每天穿梭于病房之間。一個個患者是掙扎在內心漩渦中的靈魂。但是老一輩人沒有絲毫畏懼,總是帶著溫和的笑容,耐心地陪伴著患者。無論是面對狂躁不安的患者可能帶來的危險,還是那些沉浸在自己世界里一言不發(fā)者的護理難題,她們都憑借著扎實的專業(yè)知識和無盡的耐心,一點一點地化解。他們細心照顧患者的生活起居,在喂藥、洗漱這些日常護理中傾注關懷,他們用青春和熱情,為精神科護理事業(yè)打下堅實的基石,在患者那黑暗的心靈世界里,成為永不熄滅的希望之光。她見證過患者康復后的喜悅,也經(jīng)歷過失去患者的痛苦,但她從未放棄,那時候的護理人都無私無畏,懷著一顆善良而溫暖的心對待每一個患者,因為她知道,自己是患者黑暗世界里的一絲光亮。
作為又一代的我,從小受母親的影響,聽著長輩的故事長大,兒時就跟隨她到病房來,看到了一幕幕感人的場景:一位年輕的患者大便干結,且行為紊亂,拒絕服藥,幾個護士用手為他掏取大便,解除患者的痛苦,他的父親在旁邊感動的抹眼淚。一位農村的大媽背著很多農產品到病房感謝,當他用顫巍巍的手從麻袋里掏出紅薯南瓜玉米時,一種憐憫之心油然而生。還看到一些家屬面對紊亂的患者訴說著家庭無法生活時的絕望,這一切深深的印在了腦子里,那些充滿挑戰(zhàn)與溫情的經(jīng)歷像種子一樣在我心中種下,曾想什么時候我也能走上這個崗位,能穿上這身白衣,為更多的患者解除痛苦,拯救更多的家庭。
多年后,新一代的我?guī)е聲r代的知識和理念走進精神科病房,我們這一代的護理人,身處科技與人文交織的時代,肩負著更精細的使命。我們會運用心理疏導技巧,為患者制定個性化的護理方案;會運用康復技術幫助患者更好的回歸社會和家庭;會觀察患者的情緒變化,及時解除患者的痛苦;會傾聽患者的心事,用專業(yè)的話語幫助他們建立自信。
如今的我從病房彌漫的84氣味中,也走過了自己清純的少女時代;從白色的氛圍中,走過了炙熱的青春年華;我用青春送走了無數(shù)個寧靜的夜晚;在愛人的期待和孩子的埋怨聲中把自己奉獻給了患者。我們護理人的工作瑣碎,責任重大。我們默默無聞的付出了很多很多。從開始喊護士姐姐到護士阿姨再到已是祖母級別的主任護師,我們坦然接受的稱呼始終都是“護士!”
兩代精神科護理人,不同的時代背景,卻有著相同的初心,相同的堅守。在這個特殊的崗位上,我們?yōu)榛颊呤刈o希望之光,續(xù)寫愛的篇章,為那些脆弱的心靈撐起一片溫暖的天空。這,就是堅守與傳承!
(精神四科/職彥敏護士長供稿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