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科技的發(fā)展,人們對健康的需求日益增加。護理工作理念已從“以疾病為中心”轉變成了“以患者為中心”的整體護理,以及我院正在施行的“責任制整體護理”,都是為了更全面更系統(tǒng)的了解每一位患者的心理、社會、精神及文化等方面的情況,幫助患者擺脫疾病困擾, 盡早回歸社會生活。
健康教育,對護士來說是再熟悉不過的字眼,健康教育要求貫穿患者診療全過程。尤其是住院患者,更是要有飲食宣教,疾病知識宣教,特殊檢查與治療宣教,康復指導,服藥指導等,并要在健康教育評價表中記錄。
李護士是責任護士,分管著著8名患者,早上查房時她給所負責的患者統(tǒng)一做了自我介紹,向患者說明了封閉病區(qū)的一些注意事項,講解了一些特殊用藥的作用及可能會引發(fā)的副反應,最后給患者說了作息時間,飲食的選擇的內容。
表面看,李護士的做法沒什么問題,她把該說的都說了,患者需要注意的事情也交待了,而且盡量在宣教時選擇了通俗易懂的表達,專業(yè)詞匯用的少。但是結果患者能記住的還是不多,健康教育效果并不好。
其實如果我們換個角度想想,可能就會知道,大部分患者是沒有醫(yī)學背景的,有些可能文化程度也不高,甚至沒有上過學的也不是沒有。但在自己住院期間護士給自己灌輸了藥理,營養(yǎng),安全,康復訓練等相關知識,信息量太多;其次,護士在做自我介紹時沒有一對一做,只是對著分管所有患者,那就會造成信息輸出的不對,誰沒聽清或者完全沒聽等,但護士并不知道。其次護士也沒有詢問患者的想法,患者最想了解的應該最先告知,如患者想了解藥物的療效,這時你卻跟人家說飲食要清淡,平時要多做一些康復活動,這樣必然會造成信息的流失,因為此時患者想聽的并不是這個。
李護士的健康教育方式是臨床上普遍的健康教育方式,健康教育我們除了講還要教,這就要求我們的工作不能僅僅停留在嘴上,教可以通過親身示范,樹立模范來引導患者參與到自我護理中來。
以患者為中心的服務理念應當是從患者的角度出發(fā),安排合理的時間分次對患者進行宣教,最好有固定的頻率,評估患者的理解能力,了解患者的需求,宣教才能達到預期效護患溝通提高患者治療效果
根據患者病情的輕重程度及不同的年齡層次、文化水平等采取不同的健康教育方法。新患者、重患者、疑難患者、病情反復遷延的慢性患者是健康教育的重點,宣教內容應全面、廣泛,包括疾病、社會、心理等諸多方面,因此,護士應站在患者的角度進行溝通,以積極主動的態(tài)度了解患者所需,向患者介紹病情、治療及預后,傾聽患者的合理要求,解答疑點。面對年長的患者,應充當子女的角色,多關心和體貼患者;在護理年紀較小的患者時,護士充當?shù)氖悄赣H角色;對于同齡者,護士應與她們建立協(xié)作關系,給予必要的咨詢及指導。
此外,要取得良好的健康教育效果,必須有時間規(guī)劃,并與其它活動錯開,以免打斷患者的傾訴,影響效果。同時,要根據患者情況,調整時間,使患者在適當?shù)倪M程中配合護士的工作計劃。
健康教育是一種能力與技巧,需要護士在工作中不斷總結和探索,以滿足臨床護理工作和患者的需要,我們科將繼續(xù)努力中。
(精神六科供稿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