科普園地
前不久,醫(yī)生小麗在門診接診了一位名叫小語的女孩,診間休息她遠遠望去小語坐在醫(yī)院的長椅上出神的低頭看著手機,小麗便走上前去跟她打招呼,小麗開口便說:“聽說你們醫(yī)院不讓看手機,手機就是我的命根子,不讓帶手機我是不會住院的”。這不由得讓小麗陷入了沉思。
其實不止小語,隨著互聯(lián)網(wǎng)+的不斷發(fā)展,一個新鮮的詞語“低頭族”應運而生,我們處在一個信息爆炸的時代,幾乎每個人都是機不離手:吃飯看手機,睡覺看手機,等公交、地鐵看手機,這時候我們的頸椎就會處于一個低垂的狀態(tài),而頸部肌肉長期處于緊張狀態(tài),頸部肌肉和韌帶易受牽拉勞損,最終引起頸部關節(jié)錯位,誘發(fā)頸椎病。據(jù)統(tǒng)計,我國有2億頸椎病患者,發(fā)病率為17.3%,頸椎病有明顯的年輕化傾向,低頭族、久坐族都是頸椎病的高發(fā)人群,頸椎是支撐人體活動的重要支柱,低頭程度不同,頸椎所承受的重量不同,而不良的生活方式日積月累就會累加頸椎病的禍根,今天我們就來認識一下頸椎病。
一、頸椎病的定義
頸椎病,又稱頸椎綜合征,主要由于頸椎椎間盤、頸椎骨關節(jié)及其相關的肌肉、韌帶、筋膜等所發(fā)生退行性改變及其繼發(fā)改變,刺激或壓迫了周圍的脊髓、神經(jīng)、血管等組織,由此產(chǎn)生的一系列臨床癥狀和體征的綜合型癥候群。
二、頸椎病的癥狀
典型癥狀為頸部疼痛和僵硬,還會導致脊髓或神經(jīng)根受到擠壓,嚴重時會出現(xiàn)走路踩棉花感、經(jīng)常肩頸部疼痛、上肢麻木放射痛、走路時發(fā)飄乏力、久治不愈的頭痛或者偏頭痛等。長時間低頭頸部韌帶處于一個低垂的狀態(tài),從而導致了頸椎的變形,肌肉韌帶、頸部骨骼和神經(jīng)都會受到影響。當出現(xiàn)這些癥狀時,我們就要行動起來了。
三、如何預防
1. 改變不良的姿勢:避免長時間低頭,每1-2小時適當活動頸肩部;注視手機、電腦屏幕時,視線宜與屏幕持平或略高,減少低頭玩手機等電子產(chǎn)品的時間;工作學習每10分鐘動動脖子,久坐每40分鐘伸展四肢3-5分鐘;睡覺時選擇支撐力和可塑性較好的枕頭,枕頭不宜過高,仰臥為主,側臥為輔。
2. 避免頸部外傷:在運動時,要使用適當?shù)钠鞑暮驼_的姿勢,防止頸部受傷。
3. 保持運動鍛煉:控制體重,避免過度肥胖,減輕身體負荷;多做有益頸椎的運動,如游泳、打羽毛球、瑜伽及放風箏等。
4. 注意頸部保暖,常做頸椎保健操。
(1)松轉大地
頭部保持中正,右肩聳起至最大限度,堅持3-5秒后自然放下,換左肩,交替6次后雙肩同時向前做環(huán)轉運動,轉5圈后向反方向再轉5圈;
(2)回頭望月
頸部向右轉動至最大限度,保持10秒后還原,換另一側。重復交替6次;
(3)猴子撈月
將左臂放于頭部右側,頸部最大限度轉向左側,保持10秒還原,換另一側,重復交替6次;
(4)白鶴汲水
將頸部向右轉45度并向前伸,下頜向下移,保持10秒還原,換另一側,重復交替6次;
(5)俯仰生息
低頭至最大限度保持10秒,繼而仰頭至最大限度保持10秒還原,重復交替6次。
以上5個動作我們平時有時間了都可以做,做的時候注意量力而行,以頸部有牽拉感但不引起疼痛為宜。
(作者:精神六科主管護師朱雪麗 審核:精神六科副主任護師王素紅)